矮牵牛灰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矮牵牛又称碧冬茄,花单生,呈漏斗状,重瓣花球形,花白、紫或各种红色,并镶有它色边,非常美丽,花期4月至降霜,有着较为不错的观赏价值,但是种植期间经常出现灰霉病的危害。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矮牵牛灰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矮牵牛灰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矮牵牛灰霉病的症状
作1、2年生栽培的矮牵牛灰霉病南方易发生,通常春秋两季发生较多,个别地区的个别年份8月也可流行。主要侵染叶片、嫩枝和花器。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初生水渍状斑,致病组织很快出现褐色至黑色腐烂。茎部染病也生水渍状不规则形溃疡状褐斑。花器染病花上出现湿腐状灰白色水渍斑 , 湿度大时或连续降雨后叶片烂腐、花器萎蔫,病部长出大量灰褐色霉层, 一片狼藉。
矮牵牛灰霉病的病原
Sclerotinia fuckeliana(deBary)Fuck.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 Botrytis cinerea Pem.ex Fr.称灰葡萄孢, 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内,浅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广卵形较多,大小6~18×5~12(μm)。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圆形至长圆形,常集结成大型不规则形的菌核。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μm。
矮牵牛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矮牵牛灰霉病病菌以菌丝在病株上或腐烂的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不侵染种子,但菌核混入种子中间可随种子调运传播。此外越冬期转移土壤或残株时,携带菌核或菌丝体也能传播。气温18~23℃,天气潮湿或遇有连阴雨或时晴时雨,湿度高于90%,利于该菌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释放及萌发。此菌在0~10℃低温条件下也很活跃。该菌孢子萌发后很少直接侵入生长活跃的组织,但可通过伤口侵入或者在衰老的花柄、正在枯死的叶片上生长一段时间后产生菌丝体侵入。
该菌有性态产生的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体,能直接侵入。个别情况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但不多见。矮牵牛对灰霉病较敏感 , 棚室中或露地气温20 ℃ , 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易发病, 雨后转晴扩展迅速。在同一地区相同的条件下 , 矮牵牛、万寿菊、大丽花、秋海棠、大岩桐等受害常较一串红、翠菊、五彩梅、大花蕙兰、彩叶草等严重得多。
矮牵牛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 选育抗灰霉病的品种。
(2) 精心养护 ,注意光照和通风 ,把相对湿度控制在80% 以下, 雨后及时排水、放风, 严防湿气长时间滞留可减轻发病。
(3) 提倡在雨季到来之前开展预防性防治,当灰霉病发病条件出现之前及时喷洒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可改用 65% 甲霉灵( 硫菌霉威、万霉灵1号 ) 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 多霉威 (万霉灵2号) 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4) 防治棚室栽培矮牵牛灰霉病可用烟雾法或粉尘法。
这些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矮牵牛灰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了,大家学会了吗?牵牛花有着不错的观赏价值,但是灰霉病会给矮牵牛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大家要好好的学习一下小编教您的这些知识!
1清除初侵染来源 矮牵牛播种和盆栽前一定要清除矮牵牛、大丽菊、秋海棠、一串红、杜鹃花、大花蕙兰等易带病菌的病残物的病株、病叶、病土,减少病菌初侵染源。
2培育无病壮苗 采用干净无病菌鱼塘泥拌火烧土作营养土,苗床选择未栽种过矮牵牛、万寿菊等花卉的地块,确保培育无病壮苗。
3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浇水,精心养护,增强植株抗病性,花盆摆放不过密,春末夏初降雨量大、雨日多,提倡采用棚室避雨栽培法,大棚栽培白天一定要注意拉起棚膜通风降湿,注意棚室光照和通风,把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露地栽培在降雨前、后及时开沟排水,保证通风。
4预防为主,适时用药 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叶、病技、病花,然后喷施农药。药剂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速克灵)1500倍液或20%福·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施保功、施保克)9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叶片、分枝上下层都要喷湿,确保喷药质量。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花花为大家介绍的矮牵牛灰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植物花卉知识,可以关注收藏www.zhiwuhuahui.com学习更多知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