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花蕾蛆发生规律是什么
柑橘花蕾蛆每年发生1代,也可以有少量的第二代出现。以幼虫在树冠下3~6厘米深的土内越冬。3月中、下旬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盛期。成虫寿命一般仅1~2天。约4月中旬,幼虫开始爬出花蕾入土休眠,一直到翌年化蛹,初出土的成虫,在土面迅速爬行,常潜伏在树冠下的杂草或间作物上。卵产在花丝及子房周围,常数粒至数十粒成堆排列。幼虫在蕾内经10天左右爬出,然后钻入土内。成虫羽化期如果阴雨天气多,当年发生量就大。一般平原比山地、阴湿低洼地比高燥地、山阴地比山阳地发生较多。
如何防治柑橘花蕾蛆
①2月底至3月初对树冠附近的浅土层进行浅耕,有利于减轻虫害。②在成虫出土前用地膜覆盖,阻止成虫出土羽化与上树产卵,有较好的防治效果。③人工摘除虫蕾。于受害花蕾爆开前,将其摘下深埋、烧毁或煮沸,以杀死幼虫。④成虫出土时进行地面喷药,是阻止花蕾蛆上树为害的最有效的办法,喷药的时间为花蕾顶端开始露白前的3~5天。成年树应全园地面喷施,零星树和幼年树只在树冠周围以外约70厘米范围内喷施。药剂有:每亩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200克,拌和细土15千克撒施土面,7~10天1次,连施2次。此外,用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施,效果也好。⑤在多数花蕾直径2~3厘米、露白期,成虫已开始出土上树而未产卵之前抓紧树冠喷药。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施,隔3~5天1次,连续2~3次。
柑橘花蕾蛆是什么样的害虫
柑橘花蕾蛆又叫柑橘花蕾蝇蚺、柑橘瘿蝇、橘蕾瘿蚊、柑橘花蕾蝇蚊,幼虫俗称包花虫、花蛆,被害花如灯笼状,亦称灯笼花、算盘子,是花期重要的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柑橘产区。寄主只危害柑橘类。
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危害花器,受害花蕾缩短、膨大,花瓣变形,花瓣上多有绿点,不能开花、授粉,对柑橘产量影响很大。
柑桔花蕾蛆是什么
Contarinia citri Barnes
别名
桔蕾瘿蚊、柑桔瘿蝇、柑桔花蕾蝇蚊、花蛆、包花虫、算盘子、灯笼花。
形态(图4-49)
图4-49 柑桔花蕾蛆
1.雌成虫 2.雌成虫触角 3.雄成虫触角 4.卵 5.幼虫 6.蛹 7.茧 8.正常花蕾 9.被害花蕾
成雌虫体长1.5—1.8mm,翅展4.2mm。黄褐色,全身被黑褐色细长毛。头扁圆,复眼黑色,无单眼。触角细长,14节,念珠状,柄节和梗节分界不明显,每一鞭节基部膨大,端部缢缩,每节膨大部分有两圈放射状刚毛和许多细毛突。第一鞭节长为宽的3倍,第二、三节略成瓶形,长为宽的2倍,颈状部宽大于长,自第四节以后各节基部都呈圆柱形,颈状部较狭,长大于宽,触角末端突起。口器短,密生细毛,下顎须4节,第一、二节较宽,第三、四节细长。胸部背面隆起,深褐色较腹部为深暗。前翅膜质淡色透明,翅缘及翅上被细毛,强光下有紫色金属闪光。脉相简单,前缘脉与前缘结合,径分脉伸达翅缘,终止于顶角的后方,肘脉中部分叉;与外缘和后缘相接。平衡棒密生细长绒毛。足细长,黄褐色,跗节5节,第一节短,第二节最长,第五节末端具有2钩状爪和一褥盘。腹部可见8节,密生细毛,每节相接处,具一圈黑褐色粗毛,第九节延长为针状细长的伪产卵管。雄成虫体长1.2—1.4mm,翅展3.8mm,黄褐色,全身密被细毛。头部较雌成虫狭小。触角14节,比体长,约2.2mm,似哑铃状,梗节和柄节分界明显,鞭节的每一小节有两个膨大成球形的部分。颈状部细长,长为宽的3倍,膨大部分各具一圈放射状刚毛和环状刚毛。腹部较细小,9节(末节)呈半椭圆形,具1对上曲的抱握器,密被绒毛,其它特征与雌虫相似。卵细小,淡色透明,长椭圆形,长0.16mm,宽0.05mm。卵表面被胶质,末端具细状附属物,卵中央密聚点粒状物。老熟幼虫体长3mm,宽0.8mm。长纺锤形,橙黄色。全体12节。头小,触角短。气门9对,第1对长在前胸,其余8对在1—8腹节的两侧,后气门很发达。前胸腹面具“Y”形剑骨片(或称胸骨片),前岔深凹,褐色。第三龄幼虫腹端有2个角质化圆突起,外围有3个小刺。蛹体长1.6mm,宽0.8mm。黄褐色,纺锤形。体外有一胶质透明的蛹壳。触角沿头部两侧向后延伸,长至腹部第2节。3对足伸至第7腹节的末端。翅芽向后伸达足长的2/3处。腹部各节背面前缘有数列毛状物,后面几列较大。
柑桔花蕾蛆与梨花蕾蛆(Contarina pyrivora Riley)的区别见表4-38。
表4-38 柑桔花蕾蛆与梨花蕾蛆的区别
生活史及习性
在四川江津和浙江黄岩与福建福州桔区,一年发生一代,个别地区和年份可发生2代,但由于气候和食物关系,数量很少。以幼虫在柑桔树盘土壤中越夏过冬。在柑桔现蕾时为各地成虫羽化的盛期。各地成虫出现盛期不一。四川江津及川东、南一带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浙江黄岩和湖南长沙与江西南昌等地于4月上、中旬,福建漳州、广东广州、潮州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桔区在2月下旬和3月中旬。成虫羽化后在树冠上上飞翔1—2天即交尾产卵。卵期3—4天。在江津4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为幼虫盛发期。幼虫3龄。一龄3—4天;二龄6—7天;三龄最长。盛花至谢花期,三龄幼虫开始出蕾入土休眠,直至翌年春3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8—10天,柑桔现蕾时陆续羽化,至花蕾现白色时,达羽化出土盛期。
初羽化成虫在土面爬行,至适当位置便潜伏于树盘地面杂草或间作物上,早晚在花蕾间飞舞,傍晚时活动最盛。成虫飞翔力弱,扩散范围为3—4m。多在傍晚产卵,凡直径2—3mm、顶部组织松软、有裂缝的花蕾上产卵最多。结构紧密的花蕾很少被害。卵产在花丝、花药和子房周围,一朵花蕾内数粒或数十粒排列成堆,同一花蕾常被多次重复产卵。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60—70粒。成虫寿命短,不过2天。
初孵幼虫在子房周围为害,此时花蕾内产生过量胶质粘液,幼虫在粘液内十分活跃,这种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该虫的生活。一个花蕾内有幼虫最少2头,多时近200头。受害花蕾的花瓣为绿色膨大粗厚,花丝花药成褐色,花瓣不能开张。幼虫在花蕾内生活10天左右,待其内营养消耗殆尽,至正常花大量谢花时,爬出花蕾,弹跳落地入土。弹跳距离最远2icm,或随落蕾下地入土。出蕾时间以清晨最多,阴雨天最多,入土深度3—7cm,以6.5cm以内的虫口密度最大,入土位置以树盘周缘内外30cm的土中较多。幼虫入土不久即结椭圆形土茧,在内卷缩潜伏,直至翌年3月中旬,柑桔现蕾时,幼虫开始活动,脱离土茧,向土面移动,重新作新茧化蛹。化蛹时期:湘南在3月下旬,湘中和湘西与赣中在4月上、中旬。在田间为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的核心分布。
柑桔花蕾蛆发生数量的多少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每年成虫羽化与柑桔现蕾初期以及幼虫入土(谢花初期)这两个时期多阴雨天,有利于成虫羽化和幼虫出土,尤其是成虫羽化期,阴雨天多,有利于当年成虫的羽化和产卵,发生为害严重。一般山地发生比平原浅丘少;阴湿低洼桔园发生多,阴山比阳山园发生多;枝叶茂密又种有间作的桔园严重;冬春很少翻耕园土的桔园比常翻耕的园发生多。主要是阳光少,湿度大,有利于成虫羽化、产卵和脱蕾入土。土壤含水量19—25%和砂壤土适宜于幼虫存活。露柱花、畸形花和早现的花蕾,直径2—3mm的蕾较多时,有利于成虫产卵。柑桔的现蕾盛期正逢花蕾蛆的盛发期,受害就严重。如果现蕾期气候干旱,土壤湿度低和持水量少时,则当年花蕾蛆发生少而为害轻。因此,在测报上可根据春季降雨量、土壤湿度和花蕾发育程度三个因子来预报当年花蕾蛆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用药剂防治(花蕾被害率10%以下时,可不必用药防治)。
幼虫抗水力很强,在水中可活20天以上,可随水流传播,因此,在处理落蕾、落花和人工摘除被害花蕾时应特别注意。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关键是抓住成虫将羽化出土前进行地面喷药。这一措施比树冠喷药次数少、工效高、残效时间长、防治时间长,尤其在现蕾初期,雨后初晴的上午,成虫羽化出土最多之时,防治效果最佳。施药后遇下小雨,药效不受影响。
(1)地面喷药防治出土成虫
利用成虫出土后不立即飞翔,要经过在土面爬行及停息的习性,于现蕾初期成虫未出土时,选用2.5%甲基一六〇五可湿性粉剂喷粉0.5kg/亩;亩用10%二嗪农1.25kg兑细土25kg,地面撒施;2.5%甲基一六〇五微胶囊剂0.25kg/亩撒施;30%呋喃丹颗粒剂0.75kg拌细土25kg撒施地面。
(2)树冠喷药防治初羽化上树产卵的成虫
药剂种类有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1000倍液;2.5%PP321乳油3000—5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树冠喷药宜在成虫大量上树,未产卵时,抓紧时间进行。喷药时间最好在傍晚,喷后5—7天需再喷1次。注意氯氰菊酯施用后容易诱发柑桔全爪螨,锈瘿螨和矢尖蚧的大发生,要慎重使用。
2.农业防治
结合桔园中耕除草以及结合防治其他害虫,于冬季和早春翻耕园土,杀死部分越冬幼虫,压低虫口基数。
3.人工防除
在被害花蕾不多的情况下,及早摘除被害花蕾,装入塑料袋中,集中深埋、烧毁,可减少下一代或次年虫源。
柑橘花蕾蛆主要为害症状是什么
柑橘花蕾蛆的寄主植物为柑橘类,包括柑橘,甜橙、红橘、柚子、柠檬、酸橙、金橘、佛手和脐橙等。柑橘花蕾蛆进行为害时,常常为成虫在花蕾开始露白时产卵,以幼虫在花蕾内蛀食其组织,使花药花丝成褐色。有虫花蕾外形较正常花蕾短,但横径显著增大,形似灯笼,常称“灯笼花”,花瓣略带绿色,并有绿色小点,导致被害花蕾不能正常开放和授粉,最后枯萎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柑桔花蕾蛆是什么、柑橘花蕾蛆,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