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花卉网 — 关注植物花卉网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快来一起分享经验和喜悦吧。

手机访问:m.zhiwuhuahui.com

洛阳牡丹花 洛阳牡丹诗句

来源:www.zhiwuhuahui.com更新时间:2020-08-11编辑:植物仙子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手机阅读

洛阳牡丹诗句

描写洛阳牡丹的诗句

时间:2012-08-07 ┊ 栏目:诗词歌赋 ┊ ┊ 点击:14401次

描写洛阳牡丹的诗句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 刘灏 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买花 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种曲 唐朝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

梁一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宋 杨万里

君不见,沉香亭北专东风,谪仙儿词天无功。

若不见,君王殿后春第一,领袖众芳捧尧日。

此花可令转化钧,一风一雨万物春。

十分整顿春光了,收黄拾紫归煤表。

天香染就山龙裳,余芬却染水云乡。

青原白鹭万松竹,被渠染作天上香。

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呼洒抚招野客看,不醉花前为谁醉。

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清平调 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

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韦庄(唐)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牡丹 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维《辛夷坞》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晚发:花开得晚。

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篔筜:大竹名,节长而竿高。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花红黄色,鲜艳夺目。

唐·韩愈《答张十一》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唐·王维《临湖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净:光洁。雨裛:湿透。红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洛阳牡丹花怎么卖

牡丹花只有种子卖啊,要是栽好的都是很大的。市里的南昌路和联盟路口那里有花卉市场不是很贵一株100以内就行,老集那个卖花地方小应该也有的,来洛阳可以买些唐三彩回去老城丽京门那里的三彩艺就不错。还有洛阳八大件的点心,洛阳水席的牡丹燕菜,胡辣汤都可以带回去吃超市都有。

洛阳牡丹花洛阳牡丹怎么养

洛阳牡丹花的栽培

步骤/方法

    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4~5年内不可连作;新开垦地常深翻60厘米左右,充分风化,每公顷施有机肥4.5万~6万千克。整地时作成宽1.5米的畦,畦面龟背形,开沟排水必须畅通。盐碱地、黏土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均不宜种植。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繁殖系数大,但成苗时间长,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①育苗牡丹种子可用1%的赤霉素处理48小时,或5℃左右的低温即能解除下胚轴休眠,播种后翌春幼苗出土。条播按行距20厘米,株距6厘米,覆土3厘米左右,畦面盖草。

    ②移栽播种满两年后起苗,剔除病残及瘦弱植株,特别是带根结线虫的植株应坚决剔除。按大小分两级选苗,每苗要求有3~4条支根,过长的根适当剪短至穴深,按株行距30厘米定植,每穴1~2株,根必须舒展。覆土盖过顶芽约3厘米。

    ③直播生产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近年有些地方改用直播,株行距与育苗移栽时株行距相同。直播的优点是根茎长而直,因而也可获得较好的产量。

    (2)分株繁殖选四至五年生的健壮母株在收获时挖起全株,剪下大、中根入药,从容易分株的地方剪下分成2~4株,9~11月即可移栽,以早栽为好。种前土深翻60厘米,每公顷施基肥9万千克,开沟分畦,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每穴斜栽种1株,覆土3~4厘米。

    (3)嫁接此法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但繁殖系数小。秋季选取5~6年生根砧,长15厘米,直径2~3厘米,将根砧掘出置阴凉处2~3天,变软后使用。接穗要取生长充实、光滑、节间短的当年生枝,有1~2个充实饱满的芽。砧木与接穗形成层密合后,用麻皮等物捆绑。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开春后结合除草中耕数次,防止伤根,冬季培土,有利于根部生长。

    (2)施肥移栽时要施足厩肥或粪肥,以秋季施肥更为重要,一般每公顷施人粪肥6000千克、菜籽饼肥1500千克,施肥时要防止污损叶片。

    (3)摘花每年春天都要在现蕾后即摘去花蕾。留种、售花等特殊用途者除外。

    (4)整形修剪包括定干、去除土芽、摘芽。

注意事项牡丹耐寒,不耐高温。华东及中部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气温到4℃时花芽开始逐渐膨大。适宜温度:16~20℃,低于16℃不开花。夏季高温时,植物呈半休眠状态。

洛阳牡丹怎么养

牡丹除露地栽培外,还可以进行盆栽观赏。栽植季节以9-10月为最好。盆栽牡丹应选择适应性强、早开花、花型较好的洛阳红、胡红、赵粉等品种。植株宜选用芍药作砧木嫁接的3-4年小棵牡丹或具有3-5个枝干的分株苗。

盆栽时,盆底可用粗砂或小石子铺3-5厘米厚,以利排水。盆土宜用黄砂土和饼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园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匀的培养土。填土要使根系舒展,不能卷曲;覆土后要用手压实,使根系与泥土紧密接触,才易于成活。上盆后浇一次透水,放半阴处缓苗。转入正常管理后,可放置向阳处,保证其有充分的阳光照射。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每隔半个月左右施一次复合肥。新上盆的牡丹,不能施肥,特别忌施浓肥,否则肉质根会发霉烂死。半年后可逐渐施些薄肥,如腐熟的鸡粪水或豆水等,肥水比例以20%-30%为宜。新上盆的牡丹第一年不一定能开出好花,但培养1-2年后,就能连年开花。牡丹一年在4月中、下旬开花,开花前可追施1-2次液肥;开花后半个月再追施1-2次液肥;伏天可用麻酱渣(每盆约40-50克)施1次干肥,以利花芽分化。

8月份牡丹种子成熟时,果实开裂,应随采随播种。播前要整地做畦,浇透水,然后播种。播后覆细沙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倍至2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上面可盖上一层玉米秸或稻草,以达遮阴、通风、保湿的目的。秋季播种的当年即可生根,但幼芽在翌年春暖后始能出土。播种的幼苗生长缓慢,发育良好的需3 年至4年始能开花。一般播种牡丹,多为了培育新品种。

栽培管理:

牡丹定植后不能经常移栽,否则会损伤根部,影响生长和开花,为使牡丹良好生长,每年需进行合理施肥。第一次在3 月份出芽时施用;第二次在4月份现花蕾时施用;第三次在5月下旬花谢后施用;第四次在8月下旬处暑以后,植株孕育翌年花芽时施用;第五次在11月份,在植株周围开沟施冬肥。每次施肥后,都要浇足水,并应立即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雨季应经常中耕除草。

盆栽牡丹,霜降后剪去枯萎枝叶,以防孳生病虫。越冬期间无需移入室内,放置在阳台上或房檐下阳光充足处,盆土不要过干即可。

牡丹开花前,侧蕾出现后,可及时摘除,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花大花美。花谢后,如不打算播种繁殖,应随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

防治病虫害:

为害牡丹的害虫有蛴螬、红蜘蛛和蚜虫。为防蛴螬咬食牡丹根,每年初春可用1000倍50%辛硫磷稀释液灌根防治。对红蜘蛛和蚜虫可用乐果喷杀。牡丹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其症状是,夏季牡丹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到秋后,叶片逐渐枯萎,甚至全株死亡。防治方法是,从4月份起至秋后止,每月喷波尔多液1次至2次

洛阳牡丹的传说

(一)洛阳牡丹甲天下之(新) 洛阳牡丹看源头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此诗系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写。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他说的京城,无非洛阳;他说的国色,乃大唐帝国最美的颜色。 岂止是大唐国色?泱泱华夏,绵绵数千年,无花出其右。国色即国花,牡丹实际上早已是中国的国花。 牡丹何时所生?牡丹从何而来?也许,洛阳并不是它的最早出生地和栽培地,但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的脉络就是中国牡丹的历史。 牡丹的由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在洛阳北邙山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小两口男耕女织,恩恩爱爱,但有一样不顺心,成亲三年还没有孩子。医也求了,神也拜了,不见灵验。 这天,小两口从一只凶猛的老鹰的爪下救下一只美丽的鹦鹉。鹦鹉知道小两口的心事,从邙山仙人台上衔回来了灵芝草。妻子吃了灵芝草,不多久,生了个胖小子,取名叫鹦哥。 鹦哥10岁那年,邙山上流行一种病,好多人染病卧床不起,爸爸不幸去世,妈妈也奄奄一息。 鹦哥决心找到仙人台,挖来灵芝草为妈妈治病。他走呀,走呀,也不知趟过几条河,翻过几道岭,眼看走不动了,迎面遇到一位白胡子爷爷。 白胡子爷爷问小鹦哥为啥出远门,鹦哥说要找灵芝草救妈妈。白胡子爷爷摇头说,你妈得的是冷热病,灵芝草治不好。他交给鹦哥一块石头,说:“你把这石头磨成钥匙,你妈的病才有指望。”说完,白胡子爷爷不见了。 鹦哥来到河边,找块青石就磨开了石头。手磨出血来了,膝盖跪出血来了,这样三天三夜,石头终于磨成钥匙。 白胡子爷爷又出现了。他笑着夸赞小鹦哥一番,说,这钥匙能打开王母娘娘瑶池的门,那里面放有金丹,一粒就可救你妈妈的命。说完,吹口仙气把鹦哥送到了天宫。 鹦哥用石头钥匙开了瑶池的门,找到了金丹葫芦,倒出一粒金丹。他刚要出门,又想起邙山的乡亲们也需要金丹救命,便把葫芦来个底朝天,尽其衣兜装满金丹。 也许是时间耽误太久,王母娘娘发现金丹被偷,急忙仗剑追来。鹦哥哪能跑过王母!正在焦急,忽从云缝间见地上已是邙山,便不顾一切把金丹全部撒下,心想:我大不了一死,但乡亲们谁拾到金丹,或可保住一命。 王母娘娘抓住鹦哥,便要处死,白胡子爷爷不知从哪里又冒出来。原来,他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对王母娘娘说:“难得这孩子为乡亲们治病,可饶他不死。”王母娘娘慈悲为怀,点头应允。仙翁又告诉鹦哥,你撒下的金丹会即刻长出一种奇花,可用它的根熬药治病,定安然无恙。 鹦哥回到邙山,果见满山遍野都是鲜花。他把经历告诉了妈妈和乡亲,大家把花根刨出来熬药汤,喝了病立马好了。因这花是王母娘娘的金丹变的,人们给这花取名“母丹”,后又改为牡丹。 牡丹的由来——一幅图画的发现 上面的故事是洛阳民间传说,而且是那种过去在夏夜麦场,外婆摇着扇子讲述的传说。如今,这种传说讲上100遍也没一个人相信。天工开物,自然造化,牡丹的出现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的认识有赖于发现。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大抵丹、延已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这是说,牡丹早先不过是野花,老百姓都拿它当柴火烧。 人们真正关注牡丹,是因为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人说,有巢氏架木为巢,使人们有了家的概念;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们告别了茹毛饮血;伏羲氏渔猎狩耕,使人们懂得怎样生存;神农氏尝百草,使人们懂得如何与自然抗争。神农尝百草总结出《神农本草经》,将牡丹列为“中品”,“除症结瘀血,安五脏”。 《黄帝内经》《素问》篇则载:“清明次五日,田鼠化为( ) 牡丹华。”言其清明之后是牡丹盛开之时。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吕氏春秋》载:“中央土:中曰戊己。其帝黄帝。”中央土,洛阳也。黄帝把洛阳青要山作为“密都”,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密即蜜。黄帝族以蜜蜂为图腾,自然关注花开。 牡丹“唯以药载本草”,自《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后屡见不鲜。之后,人们又发现了牡丹的欣赏价值。南北朝时谢灵运在《太平御览》中称“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云:“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而王应麟在《海记》中更渲染了牡丹的规模栽培:“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赤页红、革呈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颤风娇等。”这也许就是洛阳牡丹人工栽培之始。因无发现其他史料,中国的牡丹专家大多也倾向于把隋炀帝建西苑作为中国牡丹栽培史的源头。 然而,这是源头吗? 2005年9月,国家邮电部在洛阳举行《洛神赋图》特种邮票首发式。《洛神赋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力作,其艺术价值不逊《清明上河图》,现珍藏于北京故宫。 洛阳,曹魏之故都也。曹植写《洛神赋》就在洛阳。据说,洛神为伏羲之女宓妃,但曹植笔下的洛神实际写的是甄氏。曹植与甄氏相恋,而甄氏却被迫嫁给了曹植的哥哥曹丕。曹丕当皇帝后又将甄氏赐死,而曹植又在洛河畔与甄氏梦中相会。这曲折凄惨的故事终于成为曹植婉约动情的诉说。 但是,我们现在欣赏《洛神赋图》已不关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女,也不关注因“洛出书”而被武则天封为“神河”的洛水,我们发现了那幅画中灿然开放的牡丹。 这牡丹显然是人工栽培。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副会长李嘉珏教授据此考证推论,中国牡丹的栽培观赏史已有1600年,这比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引种牡丹整整早了200多年。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看看“三代之居”洛阳。夏、商、周三代均在洛阳建都,这已被偃师二里头等遗址证明。《古琴疏》中载,夏“帝相元年,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不知这里的芍药是不是牡丹?若是,牡丹的栽培史就超过了4000年。据洛阳牡丹研究所调查,洛阳南部伏牛山脉至今还能发现原始野生牡丹,叫“扬山牡丹”。古人引植栽培野生牡丹,那是很自然的。 古时候,芍药、牡丹区分并不清楚。郑樵《通志》中说:“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芍药仅此一名,而牡丹名称甚多,如木芍药、鹿韭、鼠姑、牝牡等等不一而足,隋炀帝还一度称其隋朝花,到了宋代,因洛阳牡丹各地传播,人们又称其洛阳花、京花。 华,古通花,华夏,花夏也。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有多长,花的渊源就有多远。 从万花会到牡丹花会 牡丹的栽培源头有待专家的定论。《墨庄漫录》载:“西京牡丹闻于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至于梁栋柱拱,悉心竹筒贮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也。”这万花会,是不是现代洛阳牡丹花会的源头? 人们习惯于说洛阳牡丹始于隋、兴于唐、甲天下于宋。隋炀帝建西苑引种牡丹是开了个好头,但仅12年,此朕便呜呼哀哉,成花下鬼,做风流梦去了。而大唐、大宋两朝,国泰民安,洛阳牡丹进入发展黄金期。 唐代以洛阳为东都,宫廷寺观、富豪宅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杜阳杂俎》载:“唐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叶,即瓣,古时称花瓣为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东都尊贤坊田令宅,中门内有紫牡丹成树,发花千朵。”唐代诗人辈出,据说,《全唐诗》就有牡丹诗500余首。这些诗描绘牡丹花姿、记述牡丹风俗、抒发赏花人感受各领风骚。如徐凝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白居易云:“戏蝶双舞看日久,残莺一声春日长。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而李正封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更为牡丹赢得“国色天香”的千古美誉。 宋代以洛阳为西京,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洛阳牡丹更上层楼。“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对此,邵雍吟道:“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马祖常吟道:“洛阳春日湿芳菲,万斛脂胭染舞衣。帐底金盘承蜜露,东家蝴蝶不须飞。”而王安石的诗更是真情流露,他写道:“红朴未开如婉娩,紫囊犹结想芳菲。此花似欲留人住,山鸟无端劝我归。” 宋代比起唐代,牡丹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出现了一批牡丹专著。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其中,欧阳修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红、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阳敌。”“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今越花不及洛阳甚远。”由此,洛阳牡丹甲天下流传开来。 宋代比起唐代,最出新的事莫过于举办万花会。宋以前,恐怕无人想起来办什么节、会,但宋西京太守钱惟演就有这样的思路,这样的魄力。“以花为屏帐”、“满目皆花”,真是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悠然自得,独树一帜。但不知钱大官人是仅在官府里张罗,还是与民同乐? 据载,洛阳万花会引人关注,亦引来东施效颦者。“蔡元长知维杨日,亦效洛阳,亦作万花会。其后岁岁循习而为,人颇病之。元礻右七年,东坡来知扬州,吏白旧例,公判罢之,人皆鼓舞欣悦。”这是说,扬州的万花会办不下去,不办倒甩了包袱。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现代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起迄今已成功举办23届。每逢花会,高朋满座,车水马龙,来洛赏花旅游者以百万人计。现在,洛阳牡丹花会已发展成为与青岛啤酒节、大连服装节等并列的中国四大节会之一。而与洛阳几乎同期举办节会的城市,有的已步履维艰,甚至节会消失蒸发。 关键在于发展求变。洛阳牡丹花会举办伊始,提出“以花为媒,广交朋友”,细一琢磨,这其实和宋代万花会无甚差别,无非花前月下,把酒清谈。花会活力的迸发在于提出“花会搭台,经贸唱戏”后。随着经贸升帐成为主角,洛阳牡丹花会累计吸引4000万海内外人士来洛观光旅游、洽谈投资,共为洛阳引进外资数百亿元。现在,洛阳牡丹花会已成为洛阳的品牌。每逢花会,龙门、白马寺、关林、天子驾六博物馆等景点和各公园、牡丹园游人如织,宾馆、饭店爆满,为此,专门增发牡丹专列,增加飞机班次。各种活动此起彼伏,其中洛阳牡丹灯会、牡丹书市、全球华人顶尖歌手演唱的庆典晚会及洛阳大型歌舞《河洛风》、武皇十万宫廷乐舞等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牡丹花会还促进了洛阳牡丹的蓬勃发展,目前,洛阳牡丹品种已达960个,观赏面积达6000亩,商品牡丹面积1.6万亩。 随着牡丹影响力增大,全国各界要求将牡丹定为国花的呼声渐高。其实,牡丹在全国人民心中早已是国花,清朝慈禧太后也曾正式册封牡丹为国花。据说,评定国花的方案有两种,一是一国一花,国花为牡丹,四季名花为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二是一国两花,分别是牡丹和梅花。不论哪种方案,牡丹终将得选。洛阳牡丹将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二)洛阳牡丹甲天下之 洛阳地脉花最宜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是欧阳修在《洛阳牡丹图》中的名句。 欧阳修强调“地脉”,什么意思?这决不是说洛阳的土地肥沃,氮、磷、钾不缺,而首先是指洛阳的地气、王气。 洛阳牡丹甲天下,得益于洛阳的山川形胜。而洛阳的山川形胜,托起了十三朝古都、六朝陪都,坐上了105位皇帝。君临天下,才有了让他们“养眼”的牡丹;有了装扮他们首善之地人居环境的牡丹;有了他们粉饰太平的牡丹。 当然,牡丹不单为他们而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 又一个甲天下 古人称洛阳,“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史记·周本纪》载周公论洛阳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何尊》铭文云:“唯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 )民”。故洛阳为天下之中,最早的“中国”一词仅指洛阳。 洛阳四周山脉相连。北面邙山绵延,景山、首阳山、荆紫山等49峰,峰峰相峙;南面龙门山西起熊耳,东接嵩岳,伊阙系天然门户,地势险要;东南面为万安山,沟壑险峻,巍峨壮观;西南面为周山,又名秦山,雄立一方。 洛阳六水交流。黄河在邙山之北,为天然屏障;洛河在洛阳之南贯穿,因城在水之北,故曰洛阳;伊水经伊阙北去,汇合洛河注入黄河;氵廛 河、涧河、谷水各有走势,蜿蜒曲折,分别流入洛河。 洛阳如此“河山拱戴”,引起无数皇帝和觊觎王位之人的青睐。《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语:“自洛氵内延于伊氵内,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隋书·炀帝纪》载隋帝语:“雒邑(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雒阳。’”这两位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话,代表了首选洛阳为都城的所有统治者的共同心声。 统治者何以对“河山拱戴”饶有兴趣?说白了,首先考虑安全。古代冷兵器作战,战事频发,洛阳据险可守,足以应对突发事件。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陈桥驿兵变后,欲都洛阳,终都汴梁。后来,金兵偷袭汴梁,掳去赵匡胤子孙徽宗赵佶、钦宗赵恒,逼得高宗赵构偏安杭州。有史学家认为,洛阳易守难攻而汴梁无险可依,假如北宋定都洛阳,不仅靖康之耻可以避免,那一段历史或可重写。 洛阳形胜甲天下,决定自古帝王州。洛阳现有定论的建都朝代有13个,分别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有待认定或有待单列的朝代有5个,分别是:黄帝、帝喾、西汉、郑、武周。有定论的陪都有新莽、北周、后汉、后周、宋、金等6个。此外,“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1931年上海“一·二八”事变,蒋介石为避日军“暴力胁迫”,曾将中华民国首都由南京迁至洛阳,后称行都。 洛阳自古帝王州,决定洛阳牡丹甲天下。 地气 王气 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广为流传。《事物纪原》载:武后诏游上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明朝的小说家冯梦龙更把这一故事写得栩栩如生。 这牡丹乃花中之王,惟洛阳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色,一本价值五千。你道因何独盛于洛阳?只为昔日唐朝有个武则天皇后,于冬日之间,要游上苑,写出四句诏来,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不想武则天原是应运之主。百花不敢违命,一夜发蕊开花。次日驾幸上苑,只见千红万紫,芳菲满目,单有牡丹花有些志气,不肯奉承女主幸臣,要一根叶儿也没有。则天大怒,遂贬于洛阳。故此洛阳牡丹冠于天下。 武则天贬牡丹是否确有其事?诗倒是真有,故事纯属虚构。 此诗为《腊日宣诏幸上苑》,确系武则天所作,被收录在《全唐诗》中。此诗写于691年,已是武则天在洛阳建立“大周”的第二年。怎么会有牡丹“贬于洛阳”? 而且,武则天写此诗也并非真要花开,而是借此事树其天子权威的。 不错,武则天是从长安来到洛阳的。但她对洛阳甚有好感,对长安甚为厌恶。据考,武则天在洛阳被唐太宗初幸,之后才成武才人。唐高宗继位,立武氏为后,武后令人斩去原王皇后和萧淑妃手足,投入酒缸,数月而死。此后,“武后惊惧,多次梦见二人被发沥血的惨相”,故力劝高宗迁都洛阳,自己则终身不回长安。 武则天在洛阳大力倡导种植牡丹。舒元舆《牡丹赋》说:“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这是说,武则天把自己家乡的牡丹移植于洛阳。那么,武则天把长安的牡丹带到洛阳也不足为奇。 “自唐则天已后,洛阳牡丹始盛。”这是古人公论。而古人更有公论,在洛阳栽培牡丹的始作佣者是隋炀帝。 “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隋帝栽培牡丹真是高起点、大手笔。一辟地,就是二百里,快从洛阳到郑州了。据说,移植牡丹时,隋帝还亲自过问。当闻听花工说此花叫木芍药时,认为太俗太土,极为不满。当即下令叫隋朝花。这隋朝花当然是隋朝的代表,国色也,国花也。 “唐则天已后”,开元盛世至。洛阳牡丹的发扬光大者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五年,唐玄宗迁都洛阳,此后20年,在洛阳度过11年。唐玄宗、杨贵妃与牡丹的故事甚多,最著名的莫过于沉香亭赏牡丹、“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醉写《清平调词三首》。 据《杨妃外传》载,开元初年,唐玄宗、杨贵妃等到禁中沉香亭赏牡丹。李龟年押众乐前,将欲歌。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遂命翰林学士李白进诗。李白援笔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据说,此次赏花诗酒会上,唐玄宗亲自抚琴奏乐,李白要高力士为自己脱靴,而洛阳花师宋单父亦在场一一介绍花品,其中有出自洛阳的姚黄。《姚黄传》载:姚黄花出,众人惊叹美色,谓“此皇王之胄,奇种也”,遂进御沉香亭,玄宗赏花大悦,“所谓‘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盖实录云。” 隋、唐以降,扛起洛阳牡丹大旗的当属宋朝一帮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俩皆出生于洛阳,当上皇帝后,自然偏爱家乡,虽都汴梁,但置洛阳为西京,加上皇帝贵族、幕僚大臣多出洛阳,故洛阳繁华不亚于东京。宋大兴土木,建筑宫城、皇城,同时令民间大修宅第园林,使得洛阳成为“中国园林之母”,而园林无一不培育牡丹,终使洛阳牡丹甲天下。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其因何在?假如用现在的套路去总结,三点。一曰“领导重视”。隋炀帝亲自下诏进花,亲自询问花工花名;二曰“措施得力”。武则天爱花切而怒迟,唐玄宗为赏花而兴师动众;三曰“狠抓落实”。宋朝的皇帝们率先垂范建宫殿,令民间修园林卓有成效。“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皇帝爱牡丹,臣民敢不趋之若鹜? 一方水土养一方花 宋代,有西京洛阳往东京汴梁贡花轶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记述道:“洛阳至东京六驿,旧不进花,自今徐州李相迪为留守时始进御。岁遣牙校一员,乘驿马,一日一夕至京师,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以菜叶实竹笼子,籍覆之,使马上不动摇,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看来,贡花虽不多,但挺费事儿。贡花给谁看的?当然是皇帝。皇帝是洛阳人,当然偏爱洛阳花。这使我们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杨贵妃吃荔枝还要人不远千里专送,皇帝看看自己家乡的花有何不可? 但也有微词。《渔隐丛话》载:“钱惟演留守,始置驿贡花。议者鄙之曰:‘此宫妾爱君之意也。’故东坡诗:洛阳相公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洛阳往东京进花,也有不是奔着皇上去的,而是达官贵人之间的馈赠。对此,欧阳修抱着欣赏的态度写道:“赠以洛阳花满盘,斗丽争奇红紫杂。两京相去五百里,几日驰来足可捷。” 洛阳往东京进花,是否劳民伤财?我们大可不必替古人担忧。我们感兴趣的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个信息:洛阳的牡丹比汴梁的好。汴梁的菊花名扬天下,谁也没有听说洛阳往汴梁贡菊花。 洛阳这个地方很怪。牡丹长得好好的,但到了外地,就慢慢退化了,至少是花朵没有过去大了。而外地的牡丹本来一般化,到了洛阳,一下就变支楞了。这是一位园林工作者的感觉。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古人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除却人为的因素,洛阳确实是牡丹的天堂。 “洛阳居三河间,古善地。”其气候基本与我国“二十四节气”同步,四季分明,很符合牡丹的生长周期。“立春”时节,牡丹的幼芽开始膨大,并逐渐绽裂,而这时洛阳的平均气温已回升到0℃以上,适宜牡丹发芽。“谷雨”时节,洛阳气温稳定在17℃左右,牡丹自然进入开花期。洛阳冬季没有东北寒冷,夏季没有南方湿热,有利于牡丹的冬眠、越夏。 河洛地区有黄河、洛河、伊河等众多河流,由于它们的共同冲积,形成了洛阳盆地。洛阳盆地土地肥沃,且黏性较大,这对相对喜爱稍显干旱而怕涝的牡丹生长十分有利。 2004年4月,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和洛阳市地矿局还公布一项科研成果,经过对560平方公里土壤的考察研究,发现洛阳一带土壤的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锰、铜、锌、钼元素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其中锰的有效态含量是其他地区平均含量的20多倍。这些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促进叶绿素、糖类、酶类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洛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如此丰富,在于伊洛流域广泛分布着古老火山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冲积、搬运,形成了洛阳适宜农作物种植尤其是花卉种植的特色。由此可见,“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这一民间谚语千真万确,而欧阳修的“洛阳地脉花最宜”,也不是一句虚话、套话。 人为和自然的结合,叫天人合一。洛阳牡丹得到大自然的爱怜,得到皇帝的垂青,得到庶民的钟情,得到文人骚客的推波助澜,定然会开出国色天香,“竞夸天下无双艳”,“万家流水一城花”。 (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 洛阳士庶皆爱花 假如有人问你:“阴历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你一定惊诧:“中秋节——谁不知道!”假如有人告诉你,这天也是牡丹的生日,你也许会一脸茫然。 是的,古时候,洛阳当地百姓把中秋节这天也作为牡丹的生日纪念。这天,人们摆供烧香,搭台唱戏,供奉花神,还要吃牡丹糕,喝牡丹汤,用水给牡丹洗浴。 为什么这一天是牡丹的生日呢? 传说,古时候某年阴历八月十五这天,吕洞宾从洛阳邙山路过,看到这里正传瘟疫,民不聊生。听说天上牡丹仙子能治住瘟疫,便上天请仙子。仙子花容月貌,是王母娘娘的使女。娘娘一听吕洞宾来意便噗哧笑了:“谁不知道你是八仙中的好色之徒,今编排这些话恐又想骗我使女不成?”吕洞宾满面羞红,有口难辩。只得夜里敲开牡丹仙子门,再三哀求。仙子不仅貌美,而且善良,便偷偷下凡,撒了许多牡丹种子,长出许多牡丹,百姓们用牡丹根熬药喝,都治好了病。 王母娘娘知道牡丹仙子偷偷下凡之事,贬她永世不得再回天宫。牡丹仙子只好在邙山翠云峰住下。而吕洞宾心中十分过意不去,也决意留在邙山不走。因牡丹种子是八月十五这天撒的,百姓们就把这天作为牡丹的生日。每年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翠云峰为牡丹仙子进香,也在邙山上为吕洞宾修了一座庙,俗称吕祖庵。 把花插在少女头上 牡丹花美,又能治病,洛阳百姓对牡丹又爱又敬。自古至今,他们种牡丹、赏牡丹、画牡丹、绣牡丹、写牡丹、唱牡丹,把牡丹融入陶器、瓷器、建筑图案中,让牡丹走入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形成了淳朴的风俗。 牡丹是爱情之花。《诗经·郑风》中早有记载:“淆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此诗中的芍药即牡丹。因为秦汉以前,“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再者,朱熹在《诗集传》上早已道明,此诗写的是“三月上巳之辰”,“郑国之俗”。郑国,与周朝王城洛阳相邻,乃河洛之地也。“三月上巳”,即阳历4月中旬,正是牡丹盛开之时。因此,我们现在看此诗,河洛男女相赠牡丹以示爱情,不亚于今天赠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同样的爱情之花也表现在《洛神赋图》上。曹植与洛神相恋,河边绽开的也是牡丹。“名花倾国两相欢”,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维系他们爱情的也是牡丹。 2005年4月,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一张图片,说是牡丹花会期间,几位洛阳少女头簪牡丹花,徜徉于大街上,成了街头风景线。有人以为这几位姑娘新潮、前卫,其实,这仅是千年之后的翻新。欧阳修早在《洛阳牡丹记》中就说过:“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欧阳修说的“插花”,也可以说是往花瓶里插,但也可以说是往头上插。因为杨贵妃就爱往头上插。在《长恨歌》舞台上,杨贵妃出场,必是头簪牡丹花。 爱情,是人最美好情感的流露,最美好的情感当然要用最美的花去体现。洛阳少女或许就是在表达情窦初开时最美好的感情,或许仅是在展示一种美。 插花既然是风俗,那就不应是少女的专利。苏轼在《吉祥寺赏牡丹》一诗中写道:“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看来,当时人无分老幼,喜爱簪花者不少。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展示一下老年人风采何羞之有? 把花接在香椿树上 《异人录》载:“张茂卿好事,因有一楼,四周列植奇花,接牡丹于椿树之梢,花盛开时,延宾客,推楼玩赏。”据传,洛阳张茂卿官人家确有一株香椿树。张大官人请花师来家培育牡丹,要求新、特、奇,与众不同。花师看中了这棵香椿树,就把牡丹嫁接到此树上。来年春上,虽然嫁接的牡丹大多没有成活,但有一株灿然开放,惹得洛

洛阳牡丹怎么养、洛阳牡丹花,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科知识本月排行

百科知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