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国家什么政策
盐碱地改良的国家政策支持,盐碱地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大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会影响农产品的收成,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农产品的总量,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所以我们的农产品要更多更好的发展才可以,现在国家支持盐碱地的改良。
2008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先开发缓坡丘陵地、盐碱地、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地和废弃地”,“综合运用水利、农业、生物以及化学措施,集中连片改良盐碱化土地”的部署,积极推进盐碱地治理工作。2011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盐碱地治理调查。2014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盐碱地治理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4〕594号),提出了加大支持力度、协调整合资源、推进治理科研、实施示范推广、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等七项措施,推进盐碱地治理工作。
据统计,全国约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截止到2030年,我国稻谷需求量约为2.56亿吨。吉林省西部的吉林稻区作为我国北方粳稻 的主要产区,充分利用、开发和改良盐碱化土地势在必行。为解决制约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自2008年国务院颁发《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后,吉林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决定,依托西部三大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大安灌区工程和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吉林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实现新增耕地255万亩(其中水田153万亩)的目标。
以上就是政府为我们的盐碱地所作出的技术上的支持,现在我们的人口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保证农产品的生产量,才能保证我们农业的稳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治理改良盐碱地,是补充耕地资源、从战略高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是缓解人地矛盾、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盐碱地改良办法哪几种?
一、排水
对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通过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二、灌水洗盐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三、种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水稻也是一项可以有效的改良措施。因为种植水稻后,一般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相同的土壤含盐量情况下,水田中的盐分浓度较旱田低,因此,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土壤中的盐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四、增施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金利
嘉美金利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养料状况,能显著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到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
五、深耕深松
对盐碱地深耕深松,加深耕层,能加速淋盐,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深耕应注意不要把暗碱翻到地表。
六、客土压碱
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俗话说:“砂压碱,赛金板”就是这个道理。
七、合理种植
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能,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农业增产潜力。向日葵、谷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有较高的细胞渗透压,在较高的盐分溶液中也可以吸收足够的水分,不致引起生理干旱造成死亡。
扩展资料
盐碱地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70%—80%,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
中度盐碱地(用pH值表示为:轻度盐碱地pH值为:7.1—8.5,中度盐碱地pH值为:8.5—9.5,重度盐碱地pH值为:9.5以上)。
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它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个大类型。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主要形成原因有:
1、气候条件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2、地理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
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碱地
盐碱地如何改良
1、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盐碱地的化学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以达到降低土壤pH、碱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主要的化学改良剂包括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质。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在重度盐碱地上,采用化学改良与其他改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极为显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过平整土地、客土、压沙、松土、抬田等措施,破坏土壤毛细作用,阻断盐分向地表的进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费用高,经济成本不合算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盐碱土地贫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通过种植水田,种植耐盐碱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善盐碱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据“水盐运动”规律,通过地下渗管排盐,结合沟渠,深井排水,达到防止返盐的目的。
扩展资料
盐碱土的形成原因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气候条件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2、耕作管理的不当
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4、地理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5、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碱地
盐碱地如何改良
一、排灌结合,以水治碱
排水措施,主要有开沟排水、井灌井排。开沟排水,主要在盐碱较重,地下水位浅、排水有出路的地区,可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深度应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盐。同时,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使机井达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井灌井排措施适用于有丰富的低矿化地下水源地区。据有关单位测定,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水,土体脱盐率达38.5%。作为一个生长周期的井灌井排,0~20厘米,土层脱盐率为60%~88%。井灌井排,结合渠道排水,在雨季来临时抽咸补淡,腾出地下水占有的空间,能够增加汛期入渗率,淡化地下水,有效防止土壤内涝,加速土壤脱盐。
二、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施用化肥,应避免施用氯化铵和碳铵生理碱性肥料,可施用硫铵和过磷酸钙。
四、合理耕作,用改结合
1.平田整地,消灭盐碱。避免盐分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平田整地要因地制宜,划小畦灌溉,重度盐化土要先刮结皮,再平整。
2.深耕晒垡、切碎坷垃。
3.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不同作物耐盐程度不同,如甜菜>向日葵>棉花>玉米>小麦>谷子。根据耐盐程度不同的作物选种,适时播种,深播浅盖,开沟播种,躲盐巧种,以利保全苗。
4.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墒,抑制盐分上升。
5.铺沙改碱,降低容量,增加孔隙度,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减少土壤返盐。
五、生物措施
1.种植绿肥作物。据试验,亩产鲜绿肥1914~2333公斤,当年返压。第二年,土壤0~20厘米土层含盐量降低0.112%~0.148%,有机质提高0.11%~0.29%。
2.植树造林。盐碱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实现方田林网化,可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返盐,巩固和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提高防涝排盐效果。
六、化学改良
重度盐碱地,除采用农业、生物和水利措施外,还应配合施用石膏、黑矾和磷石膏等化学改良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我国的盐碱地怎么改良
盐碱地改良措施:
一、排水。对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通过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二、灌水洗盐。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三、种植水稻。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水稻也是一项可以有效的改良措施。因为种植水稻后,一般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相同的土壤含盐量情况下,水田中的盐分浓度较旱田低,因此,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土壤中的盐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四、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养料状况,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中和土壤的碱性。种植绿肥效果更好。
五、深耕深松。对盐碱地深耕深松,加深耕层,能加速淋盐,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深耕应注意不要把暗碱翻到地表。
六、客土压碱。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俗话说:“砂压碱,赛金板”就是这个道理。
七、合理种植。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能,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农业增产潜力。向日葵、谷糜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有较高的细胞渗透压,在较高的盐分溶液中也可以吸收足够的水分,不致引起生理干旱造成死亡。
盐碱地如何改良、盐碱地改良,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